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的要求,推动我校“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9月18日,学校组织召开了“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专家评议会。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校特邀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教授为评议专家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中科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教授,中科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韩杰才教授,中科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徐宗本教授,中科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张跃教授,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李景虹教授,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雷声教授,复旦大学郭坤宇教授以及我校原校长史宁中教授为评议专家组成员,对我校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进行了评议。
学校党政领导杨晓慧、刘益春、王延、马晓燕、韩东育、郭建华、兰恒斌、常青、徐海阳,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柏维春,校长助理薛利锋出席了会议。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王确教授、刘宝教授以及副主任委员,一流建设(培育)学科、学院(部)、学校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杨晓慧主持。
会上,校长刘益春代表学校做了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五年来我校“双一流”建设总体情况、一流建设(培育)学科主要成绩,深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改进措施。他指出,部属师范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我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目标定位,在破解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有新突破,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师范大学办学模式上有新举措,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上有新作为。刘益春强调,在本轮建设周期,6个一流建设学科和2个一流培育学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彰显学科优势特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性进展,引领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持续提升。同时,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团队建设“三位一体”的学科带头人负责制(PI制),创新性地探索了有东师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他表示,学校未来将着力克服区位、师资和资源等方面的困难,从学科结构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育、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等方面入手,坚持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特色,坚持“四个面向”,力争早日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专家组组长钟秉林教授主持专家评议环节。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周期建设总结报告并审阅了相关材料,对我校“双一流”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与会专家表示,东北师大建设思路清晰,目标定位准确,红色基因、师范特色和学科优长得到有力凸显,“创造的教育”理念、“大思政”格局、学科建设PI制等经验和探索富有总结、借鉴与推广价值,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高,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圆满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
专家组一致认为,东北师范大学的“双一流”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与建设方案符合度高;涌现出一批标志性成果,整体建设成效显著,贡献影响不断提升,目标任务达成度好,社会表现度强。特别是在有限的经费支持下,工作推进扎实高效,取得如此成绩,更显难能可贵。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发挥一流建设学科对学校整体发展的带动作用,巩固提升教师教育优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希望教育部、吉林省继续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将东北师范大学纳入一流大学的建设行列。
杨晓慧在总结讲话中,对专家组做出的高度评价、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学校将认真学习、领会、吸纳专家组的意见与建议,有效落实到周期总结和下一阶段“双一流”建设工作中,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强。今后,学校将牢牢把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目标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快“双一流”高质量建设步伐。
今年是首轮“双一流”建设收官问效之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的通知》,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周期建设自我评价。学校对此高度重视,从学校、学科两个层面开展总结自评工作。学校层面,由校领导亲自挂帅组建了学校自评领导小组,并设立专家评审组和工作组,对学校整体建设和学科建设自评工作进行严格把关。学科层面,各一流建设(培育)学科组建自评工作组和专家评审组,形成本学科自评报告和专家评议意见。此前,学校组织召开了一流建设(培育)学科建设周期总结工作评议会,对各学科的总结工作进行了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