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群工作 >> 支部园地 >> 正文

主动作为 强责聚力 助力学校疫情防控和关键期事业发展“双战双赢”

时间:2022-06-10    点击:

3月11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组下达了我校封闭管理的通知,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学校各项工作按下了“暂缓键”,与此同时,兄弟院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落实全面发力、全速推进,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规划处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因时因势调整工作模式,基于年度工作要点有序高效推进各项任务完成,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姿态开足“双引擎”,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一、保持战略定力、加大统筹力度,全速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

今年2月份,学校召开全校教师干部大会,对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全校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学校事业发展迎来良好开局。疫情突如其来,能否完成“双一流”建设方案阶段性目标,能否做好学科建设绩效发放等紧迫任务,成为检验我们工作态度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为此,我们创新思路举措、加大统筹力度、形成攻坚合力,确保各项任务高效优质完成。

一是贯彻落实新一轮“双一流”文件会议精神,把准新方位新坐标。4月13日,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召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推进会,会后,学校第一时间线上召开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并就贯彻落实工作进行安排部署。5月26日,教育部组织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召开视频座谈会,会上,我校结合实际,就“如何认识‘双一流’建设在国家和地区建设中承担的责任与使命”“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和现实路径”“‘双一流’建设面临的制约问题和关键瓶颈”等内容交流发言,并听取了教育部领导和战略专家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使命、新要求。

二是科学编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绘就新蓝图新路径。根据教育部指导意见,统筹相关职能部门和一流建设学科,分别对大学整体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15万字建设方案终稿,总体布局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在此基础上,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精编学校整体建设方案公开版,于5月31日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同时,根据建设方案和“十四五”发展规划任务落实清单,组织制定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责任清单和任务台账,明确相关部门落实举措和进度安排,构建学校各项工作与“双一流”建设协同联动的政策体系。

三是加强资源统筹配置力度,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聚焦“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统筹结余项目经费,组织重点项目规划论证,加大对一流建设学科、重大重点项目、跨学院学科交叉、服务吉林发展项目的支持倾斜力度,为高峰学科强优、高原学科促优、学科交叉融合提供资源保障。聚焦“一特色四双驱”学科集群建设,强化对于重大创新平台的顶层设计,以教育学部为主导协同教师教育相关学科推进文科实验室建设;以环境学院为主导,协同相关学院推进东北低碳研究院建设;抢抓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机遇,协同吉林大学推进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推动区域科技创新高地联合共建。

四是深化“双一流”建设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学科绩效评价导向。组织汇编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重要文件及会议材料,分发至学院(部)长、学科方向负责人、校学科建设工作组成员单位,明确要求将文件会议精神落实到年度预算任务编报和预算审核全过程,对标建设方案和考核指标,设置年度绩效目标,依据重大重点任务建设成效,推进“目标-任务-预算-绩效”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绩效杠杆的激励作用,优化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探索建立考察学院(部)投入产出情况的绩效评价维度。克服疫情影响,优化绩效工作机制,组织召开校学科建设工作组会议,协同相关部门指导各学院(部)完成2021年度学科建设绩效发放,有效激发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五是落实“一院一策、一科一案”建设模式,深入推进PI制建设实施。与一流建设(培育)学科进行点对点沟通服务,围绕年度重点任务、中期考核、大型仪器设备统筹、预算实施方案等工作,逐项进行深入调研讨论,广泛凝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提高项目经费效益。同时,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成果,提升学科建设成效,开展校级重点学科方向工作进展总结,要求各重点学科方向对照本方向目标任务,自评各项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学科方向建设期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突出成果和成长提升程度,促进学校重点学科方向带头人负责制的有效落实。

二、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发展大局,全力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地见效

今年是落实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疫情影响下,“十四五”时期表现出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何保障各项建设改革任务高效高质量完成,如何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做出及时准确调整,成为我们必须攻克的重要难题。为此,我们突出重点任务、强化督导考核、狠抓责任落实,确保本年度各项重点工作圆满完成。

一是坚持发展导向,充分盘活办学空间存量。学生住宿密度高为学校本次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为筑牢安全屏障、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学生宿舍楼降密工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要任务。发展规划处协同相关部门适时启动基建规划项目预研工作,实地调研考察两校区办学规模和发展需求,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对“十四五”基建规划项目进行反复测算和充分论证,提出了自由校区学生宿舍项目的功能、建筑规模调整方案,并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初步确定了“双一流”建设项目和优质师范院校建设投资项目的建设计划,为学校争取办学资源、拓展办学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联合相关部门成立“学生一舍”建设项目工作专班,加快推进功能需求论证、可研报告编制、施工期学生洗浴过渡、待建地块资产处置等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为了缓解自由校区办学空间紧张,有效利用净月校区空间资源,发展规划处会同校办、后勤、资产等部门及相关学院,启动了国际汉学院搬迁工作,确定国际汉学院办学场所,推动开展资产转接和办公教学区域规划工作。

二是坚持法治导向,扎实推进章程修订工作。章程是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今年年初,为落实教育部工作要求和学校“十四五”规划任务,学校启动了章程修订工作。发展规划处作为牵头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坚持把章程修订与学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紧密结合,与“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和落实紧密结合,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反复打磨、数易其稿,形成了《东北师范大学章程修正案(草案)》。此次与时俱进推进章程修订、加强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为学校提升依法治校水平、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坚持质量导向,加强异地科研机构管理。为提升深圳研究院等异地科研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发展规划处牵头成立异地科研机构治理整顿工作专班,对照教育部工作要求,从功能定位、设立程序、制度建设、管理体制、运行状态、条件保障等方面对学校异地科研机构进行全面诊断,撰写完成治理整顿内容工作报告。研究制定《东北师范大学异地科研机构治理整顿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倒排时间节点保证治理整顿工作的有序完成。制定印发《东北师范大学异地研究院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异地科研机构的牵头部门、设立程序、命名方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考核监管、变更撤销等内容,保障异地科研机构规范管理、健康运行。

四是坚持服务导向,不断提升政策咨询水平。为落实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和“十四五”规划中教师教育相关建设任务,深入调研6所我校重点支持和参与帮扶的师范院校学科建设基本情况,为学校发挥部属师范大学示范引领作用,组团制定具有针对性、指向性、实效性的提质方案奠定基础。为进一步提升“双一流”建设成效和社会声誉,分析近年来我校和部分师范院校在第三方评价中的表现情况和成长提升程度,以及我校各项指标的优势与不足,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为实现资讯传播上的正本清源,充分发挥信息平台辐射作用,持续追踪高等教育宏观形势、政策导向和兄弟院校防疫经验,制作发布20余期抗疫专题《决策参考》,为学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学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此外,还牵头完成了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校服务企业大调研”和“东北三省一区教育合作调研”等工作,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深层次服务。

形势仍然严峻,战斗远未告捷。发展规划处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切实履行疫情防控责任,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式发展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